“2018智慧化元器件与可靠性大会”在京召开

2018.11.14 , 浏览次数: 2595

       11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办,赛思库承办,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工程研究所、一带一路“可靠性与环境试验技术”实验室创新联盟联合协办的“2018智慧化元器件与可靠性大会”在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正式召开。

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大会现场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高铭做开场特别致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家刘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总师康锐,装发部北斗卫星元器件自主可控专家组组长、载人空间工程元器件专家组组长张德胜等多位专家大咖出席现场,与三百余位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元器件使用可靠性智慧化解决方案》的发布仪式。
       高铭院士在致词中表示, 以芯片、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元器件是国家工业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重大装备的基础,是国之重器的核心关键之一。无论是载人航天的先进载荷,还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重大装备,装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和自主可控,都需要元器件的创新性、可靠性和国产化自强来支撑。
       而随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入推进,互联网是承载,数据更是关键的基础性资源。在航天、航空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以数字化转型为基础的“智慧军工”建设也已变得日趋重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10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大会发起人之一,同时也是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可靠性保障中心主任、赛思库CEO党炜表示,作为脱胎于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其核心成员都曾是载人航天顶级工程核心成员,在过去十余年间的元器件使用过程中,曾触到了许多行业痛点,比如大量数据依靠“纸”制介质进行传输与存储;或者是基础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处理;全系统全寿命周期元器件管理“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国产元器件信息化非常落后;严重依赖有经验的专家人为把关等。
       因此,筹备此次大会、搭建交流平台,旨在“推动型号工程中元器件管理的智慧化提升”和以“智慧化手段连接元器件到系统的可靠性”。并通过大会共同发起“智慧化元器件与可靠性”主题,共同研讨“智慧化”赋能下的装备元器件使用与可靠性管理,分析目前元器件管理现状以及如何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智慧化”赋能装备的元器件使用与可靠性管理,助力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智慧化发展,助推“航天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的目标实现。
       据悉,本次大会上发布的元器件使用可靠性智慧化解决方案,包含元器件综合管理系统CIMS、蜂鸟云测、云采购三大产品体系。在国内首次将元器件数据实现标准化、结构化;首次实现“替代选型”智能化;首次实现“统型”智能化;首次实现元器件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互联网化等。不仅解决了目前航天员所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使航天军工设计师选用国产元器件的效率得到“颠覆式”提升——由2个月缩短至5分钟;且其独特先进的算法、机器自主学习等,为元器件提供了更精准的选型和统型,在保证型号统一、提升质量、且尽量国产化的前提下也节约了验证成本。
       本次大会为期一天,环节包括主题演讲、圆桌论坛、演示交流等。嘉宾先后分享了“中国制造 2025 与可靠性工程智慧化”、“智能制造实践与人工智能思考”、“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涡轮”、“航天元器件”五统一“发展历程与智慧化发展思考”、“元器件可靠性分析试验智能化的探索”“ 工程元器件智慧化管控的思考”、“智慧化元器件使用可靠性助力中国智能制造”等内容。不仅将助力装备全面的“提质、降本、增效”,也将以基础创新和智慧化管理加速我国军工科研院的升级发展和自主创新。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