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勇主任:规范融合共促北斗应用发展

2017.02.06 , 浏览次数: 3629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主任付勇在做主题报告

第二届北斗民用推进会大会主题报告《规范融合 共促北斗应用发展》,全文如下:

尊敬的薛局长、各位院士、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第二届北斗民用推进会隆重召开!各界同行齐聚北京,围绕北斗服务保障和产业发展开展研讨交流。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国卫星导航事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根据大会安排,我就北斗系统建设应用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自主创新,走开北斗导航特色发展之路

我们先共同回顾下北斗导航走过的自主创新、特色发展之路。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提出利用2颗地球同步卫星构建双星定位系统的设想,1986年,西安测绘研究所开始进行演示验证和立项论证工作,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之路。

——创新实践,建成北斗一号系统。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正式立项,经过8年奋战,于2003年12月建成开通。北斗一号由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地面应用系统组成,是全球首个集定位、授时、位置报告和短信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卫星导航系统,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服务,满足了国防和经济建设对卫星导航应用的急需。北斗一号奠定了中国卫星导航发展的基石,使我国卫星导航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兼容并蓄,建成北斗二号系统。2004年,北斗二号系统立项研制,于2012年12月建成开通,系统由14颗卫星和32个地面站组成,兼具有源、无源两种技术体制,服务区域覆盖东经55-180度,南北纬55度广大地区,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每秒,授时精度单向50纳秒,双向10纳秒,提供基本、授权和差分等多种服务方式。北斗二号系统的研制成功,是继北斗一号系统建成后中国卫星导航又一次历史性跨越,是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结晶,创造了“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2017年1月9号,也就是昨天,北斗二号卫星工程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致远经略,建设北斗全球系统。北斗全球系统,也称北斗三号系统, 2009年正式立项并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预计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系统空间段由35颗卫星组成,服务范围由亚太扩展至全球,定位精度整体优于10米,重点区域可达2米,全球服务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13年来,北斗系统一直保持稳定运行,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截止目前,北斗有源用户总数达到35万,累计提供有源定位服务12亿次,短信服务61亿次,双向授时服务9000余万次。其中2016年全年用户量及服务量均增加明显,全年入网注册用户量逾7万,有源定位服务2.5亿次,短信服务30.8亿次,双向授时服务833万次。无源服务方面,监测数据表明,系统整体性能全部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是定位精度、授时精度等关键指标明显优于设计指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具有四大特点:一是集成两种技术体制。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均采用RNSS无源技术体制,北斗系统集成RNSS无源和RDSS有源两种定位体制,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信服务五大功能,不仅可解决“我在哪”,还可以解决“你在哪”的问题。二是混合星座设计。北斗系统首次采用静止、同步、中圆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星座,以最少的卫星数量和经费投入,实现服务区内与GPS相当的导航定位能力。三是三频导航信号。北斗系统可同时发播B1、B2和B3三个频点信号,是目前全球唯一全星座播发三频信号的卫星导航系统,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和环境,选择最佳频点或组合使用。四是一体化服务模式。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采用基本导航与增强导航系统分离建设、分开运行的模式,应用终端需要接收两个系统的信号才能实现增强服务。北斗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通过一个系统实现基本导航与增强导航两种服务,可降低使用成本和技术门槛。

回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程,中国卫星导航探索出一条自主创新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前,北斗全球系统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北斗全球系统于2009年立项,目前已发射5颗试验卫星,根据后续组网建设计划,预计将于2018年完成约18颗全球组网星发射,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前后全面建成,具备覆盖全球的服务能力,全球系统在定位授时精度、抗干扰、系统容量等性能方面比北斗二号将有大幅提升。北斗系统的成功应用实践,特别是有源与无源相结合的独特体制,丰富和发展了卫星导航理论,拓展了卫星导航应用领域,是对世界卫星导航的重大贡献。

二、探索实践,推动北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北斗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领域应用逐步深入,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基础产品形成系列,集成服务不断创新,重点行业初具规模,国际合作取得成效,整体应用已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的新阶段。

(一)初步形成政策法规体系。近年来,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密集发布相关法规政策近50项,涵盖了北斗发展规划、科学研究、行业应用、专项示范和知识产权各领域。2013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拓展北斗等新兴信息产业;10月,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了《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2020年前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2014年3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颁布《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北斗行业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2014年5月,原总参谋部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卫星导航应用管理规定》,规范了军队卫星导航应用的各项工作。就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再次强调统筹推进北斗建设应用,加强北斗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北斗产业化进程,推动北斗导航产业链发展完善,开拓卫星导航服务国际市场。

作为导航时频业务应用管理部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于2010年2月,发布施行《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资质管理暂行规定》,对北斗无线电测定RDSS业务开展授权管理。2013年7月,发布《北斗导航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授权管理办法》,明确了北斗产品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相关内容。2014年9月,修订发布《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资质管理规定》,并配套发布《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资质监督管理办法》、《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资质审查实施细则》、《北斗导航民用服务平台建设标准》等细则标准。2016年,为更好的适应北斗服务市场近年来的变化脚步,确保北斗产业健康高效有序发展,我们对《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资质管理规定》、《北斗导航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授权管理办法》进行了新一轮修订,相关内容也将在本届大会上进行宣讲解读。

此外,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国家层面的卫星导航立法,本月12、13号我们还将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在深圳组织召开“北斗应用高峰论坛”,组织院士专家发起国家卫星导航立法倡议,提出北斗立法建议,力争加速推进此项工作,为卫星导航在各行业各地区高效安全应用奠定基础。

(二)逐步健全完善服务体系

授权服务方面,目前北斗无线电测定RDSS服务资源采用授权管理及服务模式,北斗无线电导航RNSS服务采取公开服务模式。近年来,我们应用管理中心主要面向北斗RDSS服务主体开展授权资质管理,对RNSS服务主体则采取自愿性认证。截至目前,北斗服务资质单位名录共包含北斗分理服务资质单位19家、分理服务试验资质单位70家,终端级服务资质单位84家,服务对象涵盖海洋渔业、公安边防、气象水文、地质勘探、应急救援、防灾减灾、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我们也始终通过以上服务单位,常态化面向全国北斗民用授权用户开展入网注册、转网注册、终端测试、指挥隶属关系调整、注销遥毙、专线接入等日常服务,并于2015年启动北斗授权服务用户实名制注册管理,确保北斗系统资源安全高效应用。

产品服务方面,2013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国家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现已发布《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授权管理办法》,配套《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审查办法》、《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能力要求》等细则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已布局建设北斗产品质量检测中心11家,其中国家级检测中心3家,区域级检测中心6家,通信领域行业级检测中心2家。截至目前,3家国家级检测中心、4家区域级检测中心均已完成筹建,正式面向社会提供检测服务。2017年,剩余4家中心也将完成能力验收正式挂牌。下一步,我们也将进一步优化布局,继续完善充实现有北斗导航产品检测体系,启动北斗导航产品认证体系建设。

数据服务方面,为深度贯彻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经国家发改委和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批准,我们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共同开展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建设。国家北斗数据中心以北斗时空大数据为支撑,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保障,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服务。数据中心采取统一框架标准下的自主建设、管理和服务模式,由国家级数据中心、行业及省级数据分中心、地市及以下级数据子中心三级组成。数据中心以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为主,也面向大众用户提供定制化、市场化服务,未来将形成国家级、行业级、区域级三级联动的北斗位置服务保障体系,渐进形成网络化北斗大数据位置服务体系,推进北斗及各类数据信息高效融合,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目前国家北斗数据中心各项工作已实质化展开,正在加快战略布局和基础建设。按照计划,国家级中心将于2017年12月完成基础建设并提供试运行服务。

(三)加快完善基础产品体系。卫星导航基础产品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和专项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北斗基带和射频芯片、OEM板、天线等核心产品,多项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低成本、小型化进展显著。目前,北斗主要芯片厂商近40家,芯片、板卡、天线等基础产品和高精度产品明显放量,北斗终端产品由高精度测量、GIS数据采集等专业领域向车辆前装、智能手机等大众领域延伸,导航应用兼容北斗已成常态。以北斗为核心的基础产品体系基本形成,开始进入规模化、大众化应用阶段,对于提高北斗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广北斗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全力推动重点行业应用。截至目前,北斗有源用户已近35万,近年来在重点行业应用取得可喜成果,展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2016年,我们会同中央网信办相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金融、电力、交通、通信等重点行业领域北斗应用推进会,对各重点行业领域北斗应用需求及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交流。海洋渔业方面,我们配合海事、海监部门构建了渔政、渔企、渔船的多级联动手段,并将北斗渔业数据纳入了国防动员体系。能源开发方面,与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开展专项对接,支持电网授时系统北斗化改造,以及重要油路、电网巡检的应急通信与位置服务保障。交通运输方面,与交通部、中铁总公司、国家海事局、中国民航局等单位进行对接,确立了道路交通、铁路系统、通航管理等方面的北斗应用总体方案与协调机制。应急减灾方面,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开展国家北斗综合减灾服务系统建设,实现全国90%以上灾害高风险区的覆盖;“东方之星”长江翻覆事件发生后,配合国家海事局推进内河及沿海船只北斗应急示位标的普及安装。人防建设领域,配合国家人防办信息化建设规划,布局全国各省市人防领域北斗应用,应急指挥和支援行动能力显著提升。金融通信方面,北斗授时现已形成对金融业授时手段60%覆盖率,推广效果良好。农林牧业方面,推动农业部发布行业指导意见,将北斗船载终端纳入国家农机补贴范围;并协调北斗授权服务资源,支持开展北斗在精准农业、智慧牧场、森林防火等方面的示范应用。气象水文监测方面,北斗短信服务常态化应用,为预防灾害、环境保护提供了高效手段。公安边防领域,在新疆、西藏、云南等地重点开展北斗警用试点建设,为地区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智慧城市方面,与住建部每年共同举办智慧城市论坛,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推进相关工作。民生服务方面,与教育部共同推进北斗校园安全卡系统普及,并配合多地旅游部门合作开展北斗驴友应急救援终端研发与机制建设。

(五)重点营造产业集聚效应。2009年以来,我们陆续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新疆、河南、海南、吉林、山东、贵州、山西、宁夏等十余个省级地方政府,青岛、西安、宁波等多个副省级市地方政府签署了北斗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协调工作机制,协助地方政府制定当地北斗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省级北斗位置服务平台,提供系统资源配套及技术支持,推进北斗区域产业化应用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论证完善与地方政府及行业开展融合战略合作的方法、步骤,加大支持力度,强化资源共享,推动北斗融合发展。

客观来看,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初始阶段,产业“小、散、乱”的自由发展格局不利于形成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合力。近年来,我们联合地方政府重点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产业群体比较活跃的城市,汇集北斗成熟企业先期建设产业示范区,聚集一域形成从芯片模块、整机终端、应用集成到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逐渐产生规模效益和辐射效果,带动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产业示范区已成为各地卫星导航应用发展的孵化平台和创新平台,成为加快北斗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六)深化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是国际电联和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北斗系统唯一操作者,从1994年开始一直负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频率协调和国际交流工作,始终在联合国框架下开展与各大卫星系统的频率兼容和互操作谈判,与20多个国家300多个卫星网络开展了协调工作,促进了北斗系统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共用,得到国际广泛认同,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的历史性跨越。

频率协调方面,我们都知道频率工作贯穿天基信息系统运用全过程,它既是工程建设的先决条件,又是系统运行的生存基础,更是应用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北斗频率工作事关国家战略利益拓展、需求实现、和系统应用发展大局,涉及到政治、外交、经济各个层面,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拓展根本遵循。我们先后组织完成了北斗与美国GPS、欧盟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等三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频率兼容协调,使北斗成为四大全球系统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与其他三方都完成频率协调的系统。我们还在国家主管部门层面,完成了东经80度、140度、160度轨位北斗与俄、日、澳等卫星共位协调,签署了共位协议,提高了国际空间轨位使用效率。目前我们正在稳步推进北斗与日本QZSS、印度IRNSS等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以及与美国铱星、英国INMARSAT、阿联酋THURAYA等卫星通信系统间的兼容协调,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北斗系统的建设运行和应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我们还通过组织频率资源申报、开展国际国内频率兼容互操作协调、频谱保护法规及技术标准制定、应用服务政策及标准体系构建、系统干扰监测与保护体系建设、技术基础研究与条件保障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从技术及法理上加强对北斗频率资源的保护和拓展。近年来北斗频率工作多次得到习主席以及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国际合作方面,近年来围绕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布局,我们从顶层加强北斗国际化应用工作的统筹管理和统一规划,对北斗国际化应用发展战略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北斗应用发展初期,我们推动成立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使北斗成为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奠定了中国在国际卫星导航领域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我们与科技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北斗国际应用,在巴基斯坦、泰国、老挝等国开展培训交流、用户体验、应用示范等活动;利用亚太空间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平台,加强对外宣传、促进信息共享,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北斗走出国门、服务世界奠定基础。同时与工信部、交通部、民航局、海事局共同合作,加快构建北斗国际化应用标准体系,重点推动北斗系统全面加入海事(IMO)、民航(ICAO)、搜救(COSPAS-SARSA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加快北斗导航在全球的推广应用,力争使北斗成为新时期我国航天产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典范。

三、追求卓越,开创北斗应用发展美好未来

当前,北斗卫星导航已经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始终面向世界、着眼未来。我们将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共同合作,在稳步推进全球系统建设的同时,持续提升北斗系统性能,优化产业环境,全方位推动北斗应用健康快速发展。

(一)持续提升北斗系统服务性能。北斗二号系统目前定位精度可满足我国及亚太地区用户的基本使用需求,但在航空航海、精准农业、测绘勘探、灾害监测和智慧城市等领域,迫切需要提供更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下一步,我们将在确保北斗系统稳定运行同时,会同国家相关部门推动北斗星基和地基增强手段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共建共用、整体运营、服务大众”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驱动作用,形成天地一体、联网运行的北斗增强服务体系,提供大众领域米级、专业领域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满足亚太地区高精度导航定位市场应用需求。

近两年来我们也在组织开展北斗授权服务容量评估与资源合理化分配方案论证,推进北斗有源服务体制系统扩容,将有源用户容量提升至千万级,论证拟定境外服务开放政策及方案、持续推动北斗全球位置报告服务需求落地,进一步提升系统安全等级与服务能力。满足广大用户日益增长的位置报告、短信服务需求,全面提升北斗系统特色优势和核心能力,

(二)不断完善北斗应用服务体系。据统计,我国涉足卫星导航应用与服务产业的厂商、机构数量超过13000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最近几年还将呈快速增长趋势。为引导市场发展,规范竞争行为,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北斗应用服务体系。一是完善服务保障手段。北斗二号系统开通后,向世界公布了ICD文件,用户可以像使用GPS一样使用北斗的基本服务,但对于有源等授权服务,需要配套保障体系支撑。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建立有源信道资源负载均衡使用策略,在降低用户使用成本的同时优化系统资源调配策略,促进应用环境公平开放、行业竞争健康有序。我们还已启动北斗民用用户入网注册芯片化方案论证,以芯片化注册方式代替现有IC卡方式,实现北斗RDSS机卡绑定,从而进一步优化授权服务保障流程,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入网注册服务手段,规避授权用户使用风险。二是创新数据服务模式。会同国家信息中心加快推进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建设,以北斗系统为基础,适应未来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位置服务的发展需求,统筹利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共享国家数据资源与公共服务资源,为社会提供基于北斗位置的综合信息服务。三是建立完善检测认证体系。我们将继续会同国家认监委和相关部门,在进一步完善国家北斗导航产品检测体系建设的同时,启动国家北斗导航认证认可体系建设,鼓励支持行业主管部门推行行业认证制度。2017年,我们还将推动成立北斗导航检测认证联盟,依托现有检测体系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北斗终端产品质量评测,使用户能方便地享受合格、放心的北斗产品服务。四是优化完善北斗应用官方网站与微信公众号。2014年9月,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正式上线,目前网站已具备中英文两个版面,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向国内外实时公布系统运行状况和服务性能,公开北斗民用管理规章及服务保障流程,实时发布北斗产业发展动向,增强北斗业界交流。未来网站功能将进一步完善,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设立在线资质申报及审查机制,提升服务保障效率,加强北斗交流合作,推动北斗应用影响力。 

(三)大力推广国内普及化应用。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其中大众消费领域预计占到60%以上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北斗应用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进展迅速,取得显著成效,起到带动作用。随着北斗在社会服务、智慧城市、旅游出行、移动通信和弱势群体关爱等领域多元化应用,大众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我们也将继续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推进北斗应用发展。一是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持续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积极推动北斗芯片、天线等核心产品实现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具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打牢推广普及基础。二是出台法规标准规范。 加快制定国家卫星导航法规,拟制信号体制、接口协议、终端型谱等各类北斗标准和规范,修订完善各行业领域的卫星导航应用标准。三是加强创新融合使用。创新发展“北斗+”理念,推进北斗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使用,互为依存、互为补充、互为支撑,打造新型的产业生态链,实现共创互赢。四是注重服务质量效益。在持续提高北斗产品核心竞争力基础上,要从关注产品硬质量转向提高服务软质量,以基于北斗的位置服务为核心,提供更多贴近用户需求的增值服务,不断扩大用户受众群体。五是实现全域无缝覆盖。发展室内导航、组合导航等新技术,推进国家综合PNT体系建设,构建国家时频体系,建立中国协调时,实现国家时空信息服务全域覆盖和无缝衔接。让北斗切实服务大众生活、改善生活质量,使人们感受到便捷,感受到北斗价值。

(四)积极拓展北斗国际化应用。近两年来,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北斗国际化推广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北斗”和“高铁”一样都成为“国家名片”,成为中国外交对外推介的重点项目。目前,北斗已经具备走出国门、服务亚太的基础,到2020年全球系统建成后,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享卫星导航发展成果,拓展卫星导航服务领域,加快卫星导航全球应用。一是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利用国际双边和多边平台,加强与国外卫星导航系统交流合作,实现系统间兼容互操作;采取用户体验、应用培训、专家互访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北斗应用,增进互信了解。二是建立海外运营制度。制定发布北斗国际化应用政策,以有源服务为重点,选择优质企业开展国际化运营服务,向周边国家推广国内成熟应用模式。三是提升国外服务能力。积极推动政府间合作,建设北斗境外增强系统,提高服务精度,拓展高精度应用国际市场。四是推进融入国际标准。持续推进北斗进入国际民航和国际海事组织标准,使北斗尽快融入国际卫星导航应用标准体系。

女士们、先生们!卫星导航已成为当今世界联系最紧密、融合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航天领域,正在步入大发展大交流大合作的新时代。我们将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开放兼容、合作共享,让北斗这颗闪烁着民族智慧和科技文明璀璨光芒的“中国之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世界、造福人类。

谢谢大家!

点击下载PPT:规范融合共促北斗应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