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为“数字草原”导航

2020.08.27 , 浏览次数: 1604

若把“数字草原”视之为鄂托克前旗草原生态恢复治理的“天眼”,那么,是“北斗”将这只“天眼”擦得更加明亮。近年来,鄂托克前旗依托北斗导航系统、大数据等一系列先进智能技术,优化资源配置,让草原变绿、让牛羊肥壮、让农牧民增收……鄂托克前旗农牧民生产生活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应用的‘数字草原’生态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是通过‘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将鄂托克前旗全旗境内的全部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重点将草原的基本情况、草原分布的地理坐标等信息全部纳入到系统信息库中。是一套对草原生态进行数字化管理的现代信息技术。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及开通,我们的‘数字草原’将得到全面优化升级。”鄂托克前旗数字草原信息中心主任王伊拉图介绍道。

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提高草原信息化管理水平,鄂托克前旗2008年开始研发“数字草原”综合管理系统,2012年成立数字草原信息中心。他们应用“3S”监测技术与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在每年7、8、9月牧草茂盛期,对全旗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的生产力进行科学监测,编制了《鄂前旗牧业年度天然草原可食牧草监测报告》和《鄂前旗牧业年度天然草原以草定畜工作实施方案》,对不同类型天然草原单位面积适宜载畜量标准进行科学核定,将以草定畜工作任务分配到各镇、各嘎查(村),将减畜任务具体落实到农牧户。通过“数字草原”提供的数据,对退化、沙化、盐碱化特别严重的“三化”草牧场,采用短期禁牧、以草定畜、大型喷灌补水等措施,快速恢复植被。经过几年的监测治理,鄂托克前旗草原植被综合高度、盖度、多度显著改善,植物种类由以前的7、8种增加到24至26种,植物高度平均增高8公分,覆盖度提高10.2%。通过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以草定畜政策,建立生态自然恢复区780万亩。草原植被覆盖度最好时期达52.3%。

“‘数字草原’系统的应用,为我旗生态恢复治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草场确权、生态政策奖补等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数据。最初我们用的是国外定位技术,数据图都是前一二年的,环节多、成本高。2017年开始,我们用北斗技术逐渐取代了国外技术,大大缩短了遥感影像数据图监测周期,成本降低了近80%,所得数据更精准、更清晰。”说起来,王伊拉图充满了成就感。

草原增绿,农牧民增收,是“数字草原”的基本目标。在鄂托克前旗数字草原中心或大数据中心的电脑屏幕上,可点击观看到鄂托克前旗14831户农牧户,每一户的家庭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牲畜基础等120多条信息——“敖勒召其镇塔班陶勒盖嘎查牧民阿云嘎,退伍军人,有草场2300亩,舍施养羊700多只,牛14头,骆驼2只,马10匹……”来到阿云嘎家,他正忙着接待一个40多人的旅游团。忙里偷闲和我们谈着这几年的发展:“2017年,当兵复原回来后,看到自家逐渐被沙化的草场难以支撑自己干事的想法,有些失落。后来,旗林草局为我家草场提供了基本数据和分析指导,确立了我搞舍施养殖和发展牧家乐的方向。几年下来,草场越来越好,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还有一年50多万元的旅游收入。今年半年多的时间内,我已接待22个旅游团,光旅游毛收入就十几万了。现在我真正理解了习总书记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九零后新型牧民阿云嘎幸福满满。

绿色充满希望,科技创造财富。北斗+“数字草原”让鄂托克前旗农牧民绿色小康路更加敞亮!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记者尚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