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装北斗固定式船舶示位仪
建设渔业信息化

2017.08.28 , 浏览次数: 5813

       浙江一直以来是海洋、渔业大省,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将发挥海洋渔业资源优势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近年来,浙江省着力推进“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平安渔业示范县”三大培育创建活动,推动海洋与渔业“十三五”转型发展、推进国家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全面落地,形成了一套海洋、渔业开发开放的“浙江经验”。
       如何能有效地保障渔民海上安全作业,在海陆间建立起便捷的通讯?近年来,普陀区和象山县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开展以渔船管理和应急救助为中心的渔业信息化建设。
       8月24日,在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指挥中心总部,记者见到了渔船安全救助信息服务指挥平台,大屏幕上实时显示渔船的位置,并且可以查询到每艘船的详细信息。“目前已经在全区33个服务站安装了监控指挥平台软件。”普陀区渔政渔监站站长陈岷告诉记者。此外,普陀区还深入推进“智慧海洋渔业”建设,更新AIS防碰撞设备340套、安装北斗固定式船舶示位仪612套、推广通信海上互联网设备408套等。

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  

       别看白色的北斗固定式船舶示位仪体积不大,关键时候能起到紧急救援的作用。研发固定式船舶示位仪的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它有沉船报警的作用,当船体沉入水下1.5到4米时,终端自动脱离并浮于海面,自动连续向中心发送报警信息,管理部门根据其自动以设定的频度(10分钟)进行定位搜救遇难船只。

北斗固定式船舶示位仪

       渔民在海上时,常常苦于没有网络信号,无法像陆地上一样正常使用网络,普陀区推广的海上通系统设备就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个系统方便了船舶和陆地之间的联系,让渔民客户随时随地高效快速实现浏览网页、微信聊天、娱乐、信息的发送接收,促进渔民的海鲜交易。”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该系统也能及时播发海上安全信息,方便船只海上信息的采集,以保证航行安全。
       象山县自2009年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渔船安全救助信息体系建设,以视频监控系统、渔船身份识别及进出港监管系统、渔船助航避碰系统、沿海雷达监控系统、卫星船位信息系统、小型渔船手机报警系统和海上通讯保障系统等7个子系统为支撑。
       信息化建设后的渔船都有了自己的身份标签,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获取船只信息。象山县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李智广说:“所有注册的渔船都纳入该救助信息体系,我们通过这个系统来监控渔船。在操作平台上可以看到渔船在哪个区域,进行什么作业等。如果碰到台风来了,要提前回港,或陆上家里有要事等突发紧急情况,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联系,或者通过平台呼叫附近的船前来救援。”安全救助系统的弊端是,如果定位不打开,就完全找不到渔船。李智广说:“从去年开始,我们研发了新型定位系统——渔船固定式定位仪,它由太阳能供电、GPS定位、移动无线网络传输组成,具有不可关闭功能。目前已安装了2200余艘。”

 渔船固定式定位仪

       研发项目不仅运用在渔船信息化建设上,为了更好、更安全地保存捕捞上来的海鲜,普陀区渔民施延军还带领大家自发研制了冷冻液,部分替换氟利昂在船上的运用。“之前很多渔民因为氟利昂泄漏事故遇难,这也是我想研发冷冻液的初衷。经过20多年的研究,慢慢发现冷冻液不仅能够减少大气污染,操作起来还更方便。我们还意外地发现,由于冷冻液起冻点温度低,鱼货冷冻的质量更好、味道更鲜美。冷冻液的技术目前也是我们舟山市的首创。”施延军介绍说。